黑群晖配置
之前的文件管理一直用 NextCloud ,虽然不好描述,但总感觉差点意思。 最近开了个新的 esxi 虚拟机测试群晖系统,体验确实要好上不少,这里记录一些问题。
安装
安装这块主要是跟随 GXNAS 上的这篇教程 完成的,这里的网盘也存了需要的文件。 简单概括一下流程:
- 准备安装包、引导镜像和镜像格式转换器
- 修改引导镜像 grub.cfg 里面的 mac 地址和 sn 码
- 将引导镜像从 img 转换成 esxi 支持的 vmdk 格式 - 要选择 non growable
- 创建空虚拟机,添加引导镜像的硬盘和一块空硬盘,配置网卡等
- 启动虚拟机,在 5000 端口执行安装操作,过程中需要上传安装包
流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三步如果用的是新版 V2V Converter 的话需要选择 non growable 的 vmdk ,否则会转换失败。
第五步两次遇到启动之后无法访问服务的现象。 第一次在 esxi 看到 CPU 利用率只起来一两分钟就又下去了,但是看不到日志,猜测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网上找了下,要允许修改网卡 mac 地址,在 esxi 的 网络->VM Network->编辑设置->安全 处打开对应的选项。 第二次启动之后 CPU 利用率一直有 30%但是等了四十多分钟还是没动静,试着在虚拟机配置里把网卡的适配器类型从 vmxnet3 改成 E1000e,之后再重启,两分钟就启动成功了。
之前还看到有坑说安装过程要断网,所以提前 ban 了对应 ip 的网络,不知道不这么做的话会不会有坑。
洗白
直接淘宝十来块买了个洗白码,包含一个 sn 和两个 mac 地址,在安装的第二步修改过了。 商家提醒对于需要登录群晖账号的应用,要用国际区账号,不然会被 ban 。 所以注册了美区账号,开机之后对应的应用都能正常使用。 只有 QuickConnect 不能用,不过可以用 DDNS 解决。
配置
目录共享
群晖自带了文件服务,在 控制面板->文件服务 可以看到,通常 SMB 服务就可以在 Windows 上面无缝使用了。
Synology Photos
Photos 应用的功能挺完善的,可以给图片单个或批量打标签加描述,可以按照元信息搜索,可以用不同的标签组合出虚拟相册,基本满足我的管理需求。 不过比较烦人的一点是不支持自定义相片的物理路径,只能使用预设的 /homes/user/photos 。 这对 Lightroom 等以前就维护过自己的目录结构的场景非常不友好。 这个问题在网上被讨论了无数次 (to name a few, Photos Station forces you to use a specific folder? Really? | Importing existing photo files into synology photos without copy on btrfs | Change default Photos folder? | 群晖更新 DSM7.0 后,synology photos 如何正确快速迁移好原有图片,方便使用? | How to point Photo Station to existing folder),目前来看这个不支持是事实而且不能指望群晖支持了。 大家的方案主要有三个:
- 软链接,这个被证实不行,群晖的各类应用不认
- mount ,这个有一部分人不行,有一部分可以
- 借助 Btrfs 的特性,拷贝文件但是不额外占用空间,缺点是源文件夹的修改不会同步过来
只有方案 2 最靠谱,尝试了一下跑通了,首先在 控制面板->终端机和 SNMP 开启 SSH 访问,然后用群晖的用户名密码登录上去,把对应的目录给 mount 到 photos 下面:
sudo mount --bind /var/services/homes/<user>/<your-photos> /var/services/homes/<user>/Photos/<your-photos>
之后在群晖界面内检查是否成功。 如果没问题,就在添加一个任务计划,每次启动时以 root 身份执行上述指令进行 mount 。
备份
在本地做 raid 冗余或者定期离线备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物理上还是在同一个屋子里,防不了物理灾害。 因此与其自购硬盘折腾各种备份,不如直接借助公有云。 通常对象存储服务都会提供冷存储,价格比较低,也比各类网盘稳定许多。 在国内考虑备份速度等问题,还是用阿里云比较方便,不公开的 bucket 预期不会涉及审查。
价格方面可以参考这个 价格表 和 最佳实践 。 建议就设置一个正常的 oss bucket ,然后配置生命周期规则,把多长时间没访问的对象自动转换为冷存储。 个人使用场景不涉及非常多的文件,数据丢失取回也是个小概率事件,可以用深度冷归档型,备份 1TB 的文件每月需要 7.68 元,数据取回需要 256-512 元,其它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大概算了下 AWS 价格会更高一些。 深度冷归档有一个缺点就是只有本地冗余,不支持同城冗余,如果要确保安全可以手动再开另一个可用区的桶做双保险。
在系统里安装 Cloud Sync 应用,阿里云创建一个 bucket ,在 数据管理->生命周期 配置一个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 30 天后,转换为深度冷归档型」 ,然后创建一个带有 OSS 权限的 RAM 角色,把 AKSK 交给 Cloud Sync ,剩下的在 GUI 里配置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选择 「仅上传本地更改」 ,否则冷归档存储无法直接读取,不知道会导致什么问题。
恢复的时候直接手动用 ossutil 下载下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