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 Grind》读后感

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以后的出路有很多,北邮直博、外校保研、出国读研/读博,都要慢慢了解。同时,还需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过这些也是需要更多的经历来做出决定的。Ph.D. Grind《博士研磨》是一个 2006-2012 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生的回忆录,这几天简单看过了这本小书,对博士生活有了大致的印象。

这本书可以在作者的个人网站上找到,网站上还有一些问题回答以及精简版。

英文不好的话也有人翻译了中文版,我备份了一份,当然直接搜索“博士研磨”也是可以找到的。

内容总结

作者的博士生项目经历了六年。作者是如何决定读博的呢?他小时候的印象是工作的爸爸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当教授的妈妈工作稳定,而且非常自由。依照小时候的印象来决定是愚蠢的,真正的动机来自于作者之前在公司实习的时候体验并不好,另一方面对本科时作教学助理(助教)和研究助理(助研)的经历比较感兴趣。他在 MIT 读完了 Master,优秀的经历帮助他申请到了斯坦福的博士名额,而且有来自其他机构的奖学金,不需要跟随特定教授来得到资助。

1

上面是我整理的 timeline,供参考。

一些思考

总结一下呢,主要还是读博需谨慎。这本回忆录的主要功能还是让我对博士生活有了一些比较实际的印象,下面是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方面:

  • 研究方向不能全凭自己兴趣,要和教授的基金相符合(有其他奖学金就不一样了)。
  • 论文都是人审的。计算机领域不同方向的论文审稿人们有不同的胃口,因此知道该领域的论文应该怎样修饰非常重要。
  • 低年级博士生通常只能干苦力
  • 获得终身职位的教授并不急于发论文,而临时教授就不一样了。研究过程中目标不一致会导致严重后果。

从个人来讲,是不希望以后继续在北邮呆着的。根据现在的局势,以后主要分为工作和学术两条路线,而硕士和博士与之明确对应。比较困惑的一点是,貌似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转到工业界后薪资会比硕士高很多,那么读博会不会反而是进入工业界的更好选择呢?

大三还是需要在实验室和公司实习都尝试一下,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在哪里吧。